中年失业,不到山穷水尽,听劝,不要轻易尝试铁人三项(送外卖、跑网约车、干快递)和吉祥三保(保安、保洁、保姆)。 这样只会让你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,一天不工作就要挨饿,没有收入。
身边有个朋友,经人介绍去做拼多多分拣员。工作模式是一个月里白天班和通宵班各占一半,每月仅休两天,工资在 6 千到 8 千左右。
但朋友已奔四,实在熬不了夜,他心里清楚,一旦熬坏身体,这点工资恐怕连看病都不够,最后只能无奈放弃。就像 43 岁的李先生,他并非找不到工作,只是在工作了 20 多年后,身心俱疲。
他选择解散自己经营的公司,全职炒股。他感慨道:“工作多年,深感疲惫,现在想换种方式生活。”
如今外卖行业,骑手们每天奔波十来个小时,在冬天这样恶劣的天气下,收入也不尽人意。很多骑手为了能多挣点钱,同时免受严寒之苦,选择转行做出租车司机。
比如王师傅,之前跑了两年外卖,冬天时手指常被冻得麻木,收入却不见涨,权衡之下,他转行做出租车司机,虽然收入只是稍多一点,但至少不用在寒风中穿梭。
我认识一位创业者,他把公司解散后,这一年骑着摩托车游遍全国。他说:“前十年一直在奋斗,都没好好休息过,现在先把失去的休息时间找回来,明年再考虑做点什么。”
人到中年,确实应该提前为自己准备好三样东西:饭碗、车子和房子,做到进可攻退可守。
顺风顺水时能赚更多钱,遭遇逆风如失业时,也有个保障生活的依靠。不要小瞧这看似普通的 “饭碗”,关键时候它就是维持生活的 “聚宝盆”。
有位 45 岁的求职者在上海,想从事保安、保洁这类 “吉祥三宝” 的工作,可公司都因为年龄拒绝了他,他只能往更底层、更低端的工作去尝试。
人一旦失业,往往要先解决温饱问题,这时选择一些门槛低、灵活自由的职业不失为一种办法。
有人说不要涉足这些行业,可原因并非这些行业不好,而是资源有限,分蛋糕的人多了,先进入的人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。但对于失业者而言,大胆尝试总好过坐吃山空。
真实的社会现象是,中年人失业后常常孤立无援,只能自生自灭。
他们只能祈求上苍保佑自己平安健康,独自坚强地挺过人生中这段最灰暗的时刻。可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
很多中年人背后背负着房贷、要养育妻儿、赡养父母,甚至还可能有外债。
就拿张先生来说,他 40 岁失业,家中有两个孩子要上学,还有高额房贷,每个月还款压力巨大。
即便知道一些职业辛苦,可他为了生活,不得不去跑快递。他无奈地说:“我也不想这么累,可一家人都等着我挣钱生活啊。”
现实中,超过 35 岁在私企找工作就变得异常困难,就连普工岗位都设置了年龄门槛。若不是家庭压力如山,有房贷、车贷,孩子要上学,父母需养老,谁愿意去跑快递、开网约车、送外卖呢?
就像赵大哥,38 岁从工厂离职后,因年龄问题找不到合适工作,为了还房贷和维持家用,只能每天早出晚归跑网约车,一天下来,累得腰酸背痛。
铁人三项这类工作不仅辛苦,连基本的社保保障都没有。
专家们关注骑手们的电瓶车限速 15 公里以保障安全,却鲜有人关心他们能否吃饱饭。
社会竞争激烈,有技术的人相互内卷,破局谈何容易。高学历、有能力的人降维竞争,稍弱一些的人只能再降维,比如去跑滴滴。
有个 33 岁、文化程度不高的年轻人,疫情期间开始送外卖,结果家没顾好,钱也没挣到。最后妻子提出离婚,他被赶出了家门。
这是何等的无奈与心酸。
铁人三项,往往是人们走投无路时的无奈之举。
若有其他更好的门路,谁都不愿意选择这条路。
可出路究竟在哪里呢?对于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来说,或许还有转型或再就业的机会,但对于很多没有技术的人而言,难道因为怕辛苦,这也不干那也不干,最后等着饿死吗?
在这艰难的现实面前,每一位中年失业者都在努力寻找那一丝希望,挣扎着前行,期盼着能迎来生活的转机 。
一定要早点给自己找个副业,在面临失业的困境之中,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。
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,你在哪里不断的耕耘,就会在哪里收获。
正如巴菲特所说:“人生就像滚雪球,关键是找到湿雪和长坡。”
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